三掌门 > 中宫 宣德旧事 > 第71章 陈德妃

第71章 陈德妃


逢春殿,太孙嫔和侍女等候在台阶之外。

        宫女拜过便入内禀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胡管事,”宫女走到胡善围跟前,鞠身小声说道,“太孙嫔娘娘来看望太孙妃娘娘和小郡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胡善围放下手中活计,定了定神,道,“请她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媛穿着一身黛蓝色的袄子,不施粉妆,甚是素静。她一副焦急的模样,纤长的手指紧紧攥着手帕。春桃随在她身后端着一檀香木盒。

        宫女出来迎接,拜道,“娘娘,太孙妃娘娘恰好在,娘娘请随奴婢入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胡善祥端坐着,手里抱着汤婆子,圈椅朱红的漳绒椅披垂到地毯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孙媛屈膝拜道,“臣妾拜见娘娘,娘娘万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孙姐姐不必多礼,这一大早的,赶紧坐下喝口茶暖暖身子。”胡善祥招呼着,示意宫女斟茶。

        宫女取来椅披,孙媛看了一眼,没有坐下。她直接走到胡善祥面前,再次鞠身行礼,歉疚地说道,“娘娘,郡主此番生病都是我的罪过,我,”

        胡善祥止住,道,“你也是无心之过,当时是我太心急了,我若有说的做的过火的,你无需放在心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胡善祥这番话中的宽慰,孙媛更是歉疚不已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,是我的过错才让她遭了这么多罪,我对不起她。”孙媛垂目道歉。

        春桃也走上前,孙媛取过檀香木盒,打开,道,“这是我在灵谷寺为娇娇求的平安符,只求她能平平安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胡善祥接过系着琵琶扣的荷包,注视着,道,“孙嫔费心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胡善祥把荷包交给青玫收起来,道,“青玫,看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媛退后,提了提裙摆坐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孙姐姐,我虽比你小几岁,倒也是能担得起事的人,母妃时常教导,后宫和睦为主,这些我都谨记在心。”胡善祥端起茶盏,示意孙媛品茶。

        孙媛左手端着茶盏,右手落在茶盖上,未品茶,附和道,“娘娘掌管太孙宫,梳理的井井有条,臣妾自是听从娘娘安排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两人说话间,胡善围推门进来,叉手行礼罢,道,“臣妾拜见孙嫔娘娘,娘娘万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宫里都知道胡管事是太孙妃的亲姐,待遇非同一般,孙媛点头回道,“胡管事不必多礼,宫中事物管事处处操心,辛苦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身为女官,这本就是职责所在,不敢揽功。”胡善围的话如此得体,孙媛不由得佩服,这般干练的女官,也就宫中黄尚宫、东宫吴管事能在之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胡善围走到胡善祥身边,悄悄说了些话。胡善祥点点头,便让胡善围退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胡善祥放下茶盏,柔和地笑着,“姐姐,咱们同为殿下妃嫔,自当亲如姊妹。以后,咱们也要互相谦让和睦相处,不给东宫添麻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媛心里甚是过意不去,娇娇生病之事缘由总归在她,回道,“娘娘大度,孩子那么小,这场病都怪我,以后我一定慎之又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胡善祥再度安慰,“孩子这不都快好了,小孩子娇贵是娇贵了点。姐姐无需觉得是个过不去的坎,以后咱们姐妹也要多走动走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,”孙媛也微微一笑,看到太孙妃不甚在意自己的过错,她也解开心结,总算这事能够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人说了会话,奶娘抱着郡主要喂奶,孙媛也就告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春桃扶着孙媛走下台阶,身后有人叫住,“孙嫔娘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主仆二人转身一看,是东宫吴管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春桃叉手行礼,“吴管事万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吴管事面色和煦如春风,“娘娘,我是奉太子妃之命来探望郡主殿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孙媛愣了下,低头道,“母妃也知道了?我实在是无地自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屋檐下,吴管事拱手站立,雪白的掏袖佛在胸前,“不,看到太孙妃娘娘和孙嫔娘娘这般相处,太子妃会很欣慰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寒暄过后,孙媛便离开回了自己宫里,没有在意品味吴管事话中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奉天殿,皇帝、皇太孙设宴为宁阳侯接风洗尘。

        先前是瓦剌的平章、知院等十余人率领着手下部民前来投降,得到安置后,平章都连又笼络手下人叛变逃走,如此反复无常,朱棣下令命宁阳侯平叛以儆效尤。

        宁阳侯陈懋年少从军,跟从朱棣靖难、北征,累积军功。此番平叛,陈懋率部下追赶叛军并在黑山擒获了他们,没收他们的全部人口牲畜,解押至京。朱棣对陈懋的战果甚是满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奉天殿,光禄寺奉上窖藏美酒,更有教坊司编排的乐舞助兴。

        大臣陪坐在宴席之上,纷纷给宁阳侯敬酒,黄俨也呈上朱棣御赐的蟒袍玉带,殊荣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棣端起酒杯,也示意给陈懋敬酒,道,“爱卿厥功至伟,实为我大明忠臣良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懋不敢领,赶忙端起酒杯回礼,道,“能够为我大明护边,为皇上解忧,是臣的本分和荣幸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君臣客套了一番,陈懋一饮而尽,朱棣放下酒杯,道,“朕听闻,坊间都称赞爱卿第三女贤淑有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懋拱手道,“缪赞缪赞,小女实在是不敢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棣追问,“贤德如斯,爱卿不必自谦,令爱可许了人家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小女年方十六,还未婚配。”陈懋大方地谈论着自己的幺女,优秀的女儿也是给自己挣足了面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棣侧过身倚在紫檀木椅扶手上,慢慢道,“朕今日要为令爱说一门好亲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棣话一落,说亲事?诸臣之中不免有胆大的偷偷撇了眼皇上身旁的皇太孙。宁阳侯面上不敢有所神色,压住心里的各种猜想。

        朱瞻基心里也咯噔一下,在他人看来仿若无惊无动般,心里却想道,莫不是我?

        众臣向宁阳侯投入羡慕的目光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棣自顾自地,没有注意到宴席上稍有变化的氛围,继续道,“朕想迎令爱入宫,册封为朕嫔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上要选宁阳侯之女为皇妃?那,毕竟是二八芳龄的候门嫡女,众人都惊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,朱瞻基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随侍在旁的陈芜暗暗紧绷住嘴,以免笑出声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宁阳侯脸色有些僵,这下子,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,毕竟自己女儿才十六岁,出身侯门又贤德淑慧,好歹能寻的年少般配的佳婿,这进了宫可怎么是好。

        见众人鸦雀无声,朱棣又说道,“这偌大的皇宫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来管理,民间俗话说的好,男主外女主内,家里头没个贤惠的女人不行。宁阳侯第三女出身勋门素有贤名,是朕寻觅多年的最佳人选。朕决定下旨迎宁阳侯第三女入宫册为德妃,以总管六宫事务,为朕解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好歹是总管后宫,陈懋不得不领旨,下拜道,“臣,谢主隆恩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随着群臣恭贺皇上寻得贤德淑女册封德妃,太子妃代管六宫的特殊恩遇彻底落下了帷幕。


  https://www.3zmwx.cc/files/article/html/90676/90676433/9063591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3zmwx.cc。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3zm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