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掌门 > 家属楼里来了个大美人[八零] > 第68章 第 68 章

第68章 第 68 章


阿莲出了火车站,  专门往居民区多的地方走。

        走了大概二十多分钟,到达了一片居民区多的地方,这时候太阳渐渐往西,树荫底下凉快的很,  树底下坐着的许多都是在纳凉的居民。

        阿莲走到一处大树荫底下才停下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围有人在下象棋,  有人在拍着蒲扇聊天,  这个天气一般人都没有胃口,几个老人在聊去哪里打点井水喝,凉快凉快。

        路边的阿莲吆喝了一声:“卖凉菜,好吃的凉菜卖了,有豆腐丝有海带捆鸡藕片咯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声音不大,  但周围的人都能听得见。

        先是有个老太太注意到了,  看了一眼阿莲车上的东西,搞着小罩子罩住的,  看不清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太太拿下了罩子,  看着里面的凉菜,红油辣乎乎的样子,确实勾人食欲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辣不辣,我家老头子吃不了太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香辣,  辣味肯定是有的,  这个红油主要是调味。”阿莲很大方,用剪刀剪开一块藕片,用竹签子戳出来,  让老太太尝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多人以为粤省人喜爱清淡食物就不能食辣,其实不然,  少量的辣味很多人也是很吃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老太太一瞧她这打扮,  头发梳的干干净净的,  衣服也穿的整整齐齐,这个天气很多人不甚讲究,头发上通常有头油味,阿莲的头上却是很清爽,用剪刀剪开藕片的姿势也很讲究,还用签字戳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带都是工厂和机关大院的家属楼,这个点在下面乘凉的也都是退休工人,许多人还是很讲卫生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比如说这个老太太,看见阿莲这动作,便心生出几分好感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用手拈起小块藕片丢进嘴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先是一股子香味,再就是各种调料的味道,味道比较重,也比较符合这个年纪老年人的口味,老太太觉得不辣而且很好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卖呢?”老太太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藕片和捆鸡一毛二半斤,两毛钱一斤,云丝跟海带一毛钱半斤,一毛八一斤。”藕片跟捆鸡价格要贵一点,云丝和海带便宜些,进货价格也要稍微便宜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价格有点贵,不过看看这菜里头的红油,调料也没少下,这个价格也算合理。

        加上这边也都是不差钱的人,老太太称了半斤藕片,半斤捆鸡,阿莲给她算的一斤的价格,于是老太太乐呵呵的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单,阿莲至少要赚翻倍,唐小丽批发给她的价格才一毛一斤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,也来了其他人来试吃,阿莲都是大大方方的剪开藕片给人试,试过大部分也都买了,因为一斤的价格比半斤要优惠很多,一般人都是买一斤的,不到一小时,阿莲出来的时候推着的大概二十斤凉菜,就见了底。

        阿莲数了数钱,嘴角微微翘起,准备明天多进点货,就在这个时候最开始买凉菜的老太太小跑着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哎,那个那个同志,你等等,等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莲本来是推着车子的,听到声音回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就问问你,还有没有豆腐块?”老太太快步走到摊子前,一看竟然没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四样,一样才五斤,一人一斤也就够卖二十个人而已,早就卖见底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太太看到垫底的凉菜,一脸失望,刚才孙子放学回来,大呼好吃,龙卷残云一样就吃完了,这还没等到儿子媳妇下班呢,菜就没有了,她本来打算再买点的,谁知道就磨蹭了一会儿,这菜就被卖光了?

        “没有了呢,这东西放了葱蒜不耐放,我也不敢弄太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你明天几点过来?”老太太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也是这个时候。”阿莲注意到,另外还有一些人竖起耳朵再听呢,明天早点过去,多进点货才好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天阿莲早早就过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是现做的,王明明要问今年阿莲要的量,才好做。

        阿莲报了一个让王明明都意外的数字:“今年来五样,一样六斤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指了几样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昨天卖的好的藕片还额外加了一斤,要了七斤。

        王明明有些意外:“阿婶,昨天的都卖掉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阿莲点点头,昨天算了一笔账,光那些都赚了一块五六,今天多要点,应该能赚两块钱,王明明做的凉菜口味好,客人吃了都赞不绝口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知道唐小丽为了照顾她,几乎是没赚什么钱,她也不好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来早一点,看看店里有什么要帮忙的,刚好上午王明明这会儿是最忙的时候,阿莲主动开口问哪里需要做,她也就不客气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阿婶,那你就帮我刮一下莲藕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一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对对,泥都洗干净了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不一会儿,阿莲就把莲藕皮给刮好了,又按照王明明的指示切片,切片后烧大火煮。

        莲藕是加了卤肉的卤汁的,因此味道要比简单的凉拌要好吃许多,煮到糯软然后一起凉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天气凉菜加了葱花跟蒜蓉,都不能久放,通常是一个下午要卖完,不然放到晚上就会发酸,王明明一边说,阿莲也都记在心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王明明也不怕人偷师学走,做好藕片的秘诀在于卤汁,好吃的凉菜的秘诀在于调味,光卤汁的制作方法都复杂的不得了,过老卤又是一道两道的工序,红油的制作要讲究火候,岂会是别人看上一两眼就能学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切菜,凉拌,试味,今天王明明还叫阿莲帮忙试了下味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阿莲除了夸好吃,已经不会说别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凉菜,王明明的卤菜也是一绝,每天一个猪头卤好,剩下的卤汁还能做卤素菜!

        等阿莲一走,王明明美滋滋的想,这个月她的进账肯定也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攒攒,家里都可以添置个电视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孩子还太小,电视机要不要这么早买呢,等小姑子回来问问她意见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钱存着也是好的,攒几年说不定还能换个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    于家宗祠是七九年翻修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唐小丽去看长辈的时候也顺便看了一眼,处在后世的闹市区,青砖大瓦房,门口的柱子上还有被人砸过和烧过的痕迹,唐小丽的目光留在柱子上良久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段时间唐小丽也在努力去还原母亲当年的手艺,莲蓉月饼,鸡仔饼,老婆饼这三样起码能做出母亲在的时候七成功底。

        三舅召集了长辈试饼,连吃过的长辈都没有什么意见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经过了数十年的动荡,所有人对复兴鼎记几乎不抱有什么期望。

        唐小丽问过长辈,要拜饼王祠,继承母亲于宛宁的衣钵,便要改姓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事儿问过老唐,老唐意见倒是不大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晚枝说:“现在都新社会了,拜什么饼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听说唐小丽要振兴鼎记,震撼的不得了,她小时候是看着鼎记掌柜进进出出,都觉得很气派,更别说鼎记老板,当年在羊城他们可是拥有几条街的巨富,他们这种属于于姓旁支的,从小就在鼎记做事,现在想起鼎记风光时,都觉得跟一场梦境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唐却说:“族中长辈都觉得没意见,你有意见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想不通,妻子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有不同看法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她什么时候问过族中长辈意见了?”于晚枝这心里头酸溜溜的,满是看法,唐小丽开店也不带上她,要复兴鼎记她都不知道,按她现在的家庭地位,当个掌柜起码够资格吧,于晚枝觉得自己这回能争取一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不信自己去问问?”

        于晚枝去问了,果然族中长辈都是支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嘛,又把她这个当妈的甩到了一边。

        拜宗祠这天,族中现在还在的长辈都出席了,自然于晚枝也是要去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宗祠的位置在马家村,听说太平天国以前这里的人都姓马,天王带人过来扫了一圈,人都跑光了,后来是于家人搬了过来,自此后就定居在这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前几年宗祠被人砸得房梁都歪了,这几年找了年轻一辈会木工会瓦工的又给修缮了一下,但已经不见当日的风光。

        放过鞭炮,祭过三牲,三跪九叩以后长辈掏出一张纸,嘴里念念叨叨着祝词。

        老人念叨的祝词让萌萌觉得怕怕的,她紧紧跟着妈妈,攥着妈妈的手,祠堂里头没有窗户,走进去黑乎乎的她也害怕,仪式过后她就要改名,以后叫于小丽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场合老唐可不想来,唐家选的代表是于晚枝。

        仪式过后是酒席。

        酒席是于小丽掏钱请,流水席厨子在外头做菜,于家留在羊城的后代也不多,加起来也就四桌,在后世看来并不是很丰盛,可不少人都过来围着看热闹,尤其是年轻的妇人和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听说还给孩子发糖呢。

        于小丽笑眯眯的跟每个人都打招呼,有人早就听说了于家的主事人要回来,还以为要招很多人办工厂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解放前很多人都在鼎记干活,靠这个为生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个年长伯父的问:“咱们鼎记这个招牌真要做起来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以前在于家就是负责煮莲蓉,后来靠着这个手艺,还进了国营食品厂,在他退休的时候儿子又进了厂子,大家实在是弄不懂唐小丽要回来振兴鼎记的意义。

        刚开始有人以为于小丽回来,只是为了抢走祖宗的招牌,很多人都不愿意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后来于小丽一字未提此事,只是说要拜宗祠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解放前要靠着鼎记过活,族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出劳力,大家都是要靠这个吃饭的,才对主家非常信服,可如今都是解放后了,各人都抱着自己的想法,鼎记的招牌还有没有人记得都不一定呢,大家其实都是听说于小丽靠着父亲在外面开店发了财,想过来看个热闹,最好她能给祠堂捐点钱,把宗祠修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就是大家最大的希望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开饭时于晚枝也来了,大家纷纷给她打招呼,还把她请到了上席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天于晚枝打扮的特别浓重,一向抠门的她今天穿的都是新衣服,衣料运得笔挺,听见恭维的话笑得前仰后翻的,话里话外于小丽能把鼎记做起来,都有她于晚枝的功劳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于小丽也在上席坐着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开席的时候有长辈很温和的问起于晚枝这些年怎么样,于晚枝被人敬了几杯酒,语气有点飘:“不是我说,这些年要不是我,宛宁的这两个孩子能有现在这样,我对她两可以说比对自己的亲儿子都好了,唐小娟初中才毕业,也嫁了个电影学院毕业的大学生,小丽就更厉害了,她男人是南大高材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整得跟人于宛宁很熟一样,解放前解放后她都不敢这样叫她,解放前要叫大小姐,解放后也要乖乖叫宛宁堂妹。

        啧,听这语气,不知道的还以为对象都是于晚枝找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长辈们看于晚枝的眼神顿时就不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晚枝于是愈发得意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长辈们于是又问韩学礼怎么没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韩学礼自然没来,没有血缘关系的媳妇、女婿,今天都没到场呢,他来了让人像围观动物园里面的大猩猩一样的算是怎么一回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于小丽不想让于晚枝把功劳都叼走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鼎记做不起来,她自然可以冷嘲热讽一番说她年轻不经事,当初为什么不听老人云如何如何,一旦鼎记做起来,她又会回到族里大说特说她的栽培之恩。

        于小丽换上一副笑脸:“您说的好像去农村插队就一定能嫁个考上农村的大学生似的,我这不是也是运气?”

        伯叔:“你这个年纪,还赶上插队了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记得于晚枝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去铁路上上班了,怎么于小丽还赶上插队了,明明她还小。

        于小丽:“我毕业那年刚好赶上插队的尾巴,又没有就业上,这不是才去惠东插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看了于晚枝一眼,叫她扭曲事实胡说八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于小丽又说:“回来以后,我爸爸才帮我盘了这家店,当时妈妈还在中风,也不是没办法两个人只能办了退休,多出来的两个岗位也没有两个人接班,刚好我要做生意,爸爸就给了我了。”她又瞥了于晚枝一眼,要是她还胡说八道,她就把当初唐大虎怎么进系统内的事情说出来,看她有脸没脸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才不管别人高不高兴呢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晚枝这才悻悻闭嘴,而众人这个时候的注意力都不在她身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伯叔们都感兴趣,这鼎记注册了商标什么的到底有什么用啊,于小丽还真要做饼不成?

        没想错,于小丽还真是想做饼。

        于小丽说:“中秋节快到了,我打算先把月饼重新做起来,需要在族里找几个里手的年轻人,让您推荐一下有没有熟手手艺又好一些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搞这么大阵仗,除了告诉族人鼎记的招牌以后都归她,省得族人以后拉架扯皮。

        更是要告诉于晚枝,以后做起来了你也别惦记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要招人的权利在她这里,族人也是会支持她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果然,叔伯们一听说她要招人,顿时把于晚枝甩到一边,开始给于小丽普及鼎记的光辉历史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于小丽默默记在心里头,以后这东西她还要拿来当做宣传的资本,等到几十年以后都没有人能够记得了


  https://www.3zmwx.cc/files/article/html/51687/51687873/6454275.html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3zmwx.cc。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3zmwx.cc